首页 > 宁海

胡陈土豆“配方施肥”助农增收 文明需要习惯养成

宁海 05-28

  胡陈土豆“配方施肥”助农增收

  “我们已经做了3年试验,推动土豆绿色高效施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方法……”日前,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来到胡陈乡成人学校,为部分种植大户传授土豆绿色高效施肥方法,并详细讲解了配方肥补贴政策。高产的土豆、优惠的政策,让在座的农户舒展了眉头、露出了笑容。

  据悉,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国内外化肥价格持续上涨,为切实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今年,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加大配方肥普惠力度,取消了种植粮油作物50亩以上的条件限制,所有农户只要使用县农业农村局备案名录中的配方肥,种植水稻、大小麦、油菜、旱杂粮等粮油作物,且每亩使用量在限额范围内,都能享受400元/吨的补贴。

  配方肥的使用到底能不能减肥增效,还是得用事实说话。今年年初,胡陈乡土豆种植大户王回作配合农技专家开展土豆绿色高效施肥试验,如今已经到了收成的时候。技术培训和政策解读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试验田,查看土豆生长情况,测试产量。

  随着收割机驶过,绿色的藤叶被收到一边,金黄色的土豆冒了出来,大小匀称、颗粒众多,正是宁海人爱吃的小土豆。工人们飞快地捡拾称重,1480公斤/亩、1584公斤/亩……一组组数据让不少农户大吃一惊。一土豆种植大户感叹道,“今年播种期间一直阴雨,没想到这里还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那边叶子还很绿的是我按照自己的方法种的,这边已经有点变黄的是按照专家的方法施肥的。”王回作指着眼前的试验田说道,根据农技专家的施肥方法,化肥使用量能减少三分之一,成本每亩能省近200元,且比他往年种植增产了20%以上,“你看,我自己种的还不能收,按照专家的施肥方法,可以提前收,价格也能卖上去。”

  化肥使用量和成本减少了,产量可观,那对土豆品质会不会有影响?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现场还烤起了土豆,对口感进行测试。一番品尝下来,在场所有人都对烤土豆赞不绝口。记者也吃了好几个,入口粉糯咸香,是宁海人爱吃的那个味。

  “成本降低,产量提升,味道还是那个味道,这次试验还是很成功的。”农技专家葛超楠告诉记者,配方肥通过合理配比,更加符合作物生长需求,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县里出台的稳链纾困助企政策,通过多种途径推广配方肥,让更多农户切实享受到政策优惠。”

  文明需要习惯养成

  检验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小,也不在于市井多少繁华,关键是要看普通市民的行为举止。

  市民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近年来,宁海城市在加快发展,市民的素质在不断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看到,过马路闯红灯、随手丢垃圾、随地吐痰、车窗抛物、攀折公共绿化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在有些核酸检测现场,不到半天时间,随意丢弃的口罩、装早点的塑料袋等便扔了一地。

  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一定是市民有意为之,很多情况下是不经意的举动,是一种习惯使然。

  德国有句谚语:“坏习惯是个暴君。”说的是坏习惯影响大,坏习惯难改,根深蒂固。但从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而言,只有每个个体的素质提升了,陋习改变了,文明习惯养成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认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譬如,对于在公共空间,特别是一些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不能吃早餐,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涂抹浓烈的香水——全世界哪种香水,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在早高峰地铁车厢里盖过一个韭菜馅儿的包子味?这该是起码的认知。知道了就去做,这就是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文明习惯还需要从小培养。我们都可能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记者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

  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长年累月坚持的结果,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是一个文明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的过程,更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文明社会的历程,本来不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持续的努力中前行的吗?

  湖西社区定制“手机课堂”让老人乐享智能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智慧公交、网络约车、手机预约挂号、电子医保卡绑定、浙里办等操作方法。”日前,来自桃源街道湖西社区“158+N”红色联盟的党员辅导员郑洁,正耐心地为辖区20名年龄在65-70周岁的独居老年人上新课——“‘E’键开启智能生活——独居老人手机操作推广项目”。

  网络购物、网上预约挂号、手机移动支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大多数人享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便利时,部分老年人却为“码”所困,不会、甚至不敢“触网”。本期课程,党员辅导员用通俗易懂的宁海话讲解,还在课堂中配备了多名志愿者进行手把手辅导,努力让老人们掌握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据湖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应介绍,社区内共有独居老人121人,占社区老人比例达19%。他们与儿女聚少离多,虽然很想学智能手机操作,但没有相关途径。湖西社区通过挖掘、整合社区各种资源,依托“158+N”红色联盟平台,让辖区擅长电子设备操作的年轻党员为独居老人定制课程,教他们学会手机的基本操作,学会常用APP的使用,让老人乐享智能生活。

  近年来,湖西社区以“智汇湖西 近邻益家”为打造主题,依托党员智囊团,聘请党员辅导员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通过手机增能课程安排、党员帮帮团、情景模拟实践等形式,让老人们学会手机的基础操作,掌握移动支付、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浙里办等便捷工具以及微信、抖音等社交APP的使用,开启老人的“宁好养”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宁海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宁海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宁海在线-让世界了解宁海

宁海在线-今日宁海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宁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