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楚庄王问鼎

历史 11-17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晋文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图谋南下与楚争霸。此时,一度附楚的宋国倒向晋国。公元前632年,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军救宋。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晋文公会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城濮之战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附晋国。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践土之盟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任用狐偃、赵衰等大臣,通过改革使晋国强盛起来。当时楚国不断北犯,中原诸国纷纷归附于楚。公元前632年,楚围宋,宋向晋求援。晋文公率军救宋,与楚军在城濮会战,大破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与齐、鲁、宋、蔡等国会盟,并向周襄王行献楚俘之礼,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盟约规定,结盟各国协力辅助王室,不得互相侵害。践土之盟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楚庄王问鼎

  春秋时期楚庄王进军中原、问鼎轻重的事件。楚庄王即位后,平定内乱,整顿内政,决心争霸中原。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率军北上,观兵于洛,在周王畿耀武扬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大小轻重,俨然有代周之势。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指出:“在德不在鼎。"楚庄王知道周王室尚不可轻视,便班师回国。楚庄王问鼎反映了楚国夺取周王朝天下的野心,侧面反映了周王权威的衰落。

  邺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争霸战争。楚庄王即位后,平定内乱,整顿内政,欲与晋争霸中原。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兴兵围晋的属国郑国,郑被围困三个月后为楚攻破,降楚。晋为维护霸业派兵救郑,途中得知郑楚已结盟,遂渡黄河,晋、楚双方会战于!®(今河南荥阳北)。晋军因内部将帅不和,意见不一,惨败。战后,中原各国纷纷依附楚国,楚国势力得以向中原推进。郊之战奠定了楚庄王的霸主地位。

  章之战

  春秋时期晋、齐之间的一场争霸战争。翊之战后,晋霸权中衰,原与晋同盟的齐国渐对晋产生轻视态度。齐顷公想重振齐国霸业,公元前589年,齐国联合楚国不断向晋的属国鲁、卫用兵。鲁、卫两国向晋国求救,晋派郤克为主帅,率车八百乘以救鲁、卫。齐、晋两军大战于搴(今山东济南),齐军战败被迫求和,重新与晋结盟,并退还侵占鲁、卫的土地。塞之战使晋挽回了邺之战后的颓势,继续称霸中原。

  弭兵之会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579年的华元弭兵,第二次是公元前546年的向戌弭兵。宋大夫向戌邀集晋、楚、齐、鲁、宋、郑等十余国在宋结盟,会议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对于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会盟后,中原诸侯国间战争减少。弭兵之会实质上是以牺牲中小国的利益确立晋、楚两国的霸权地位。

  叔向

  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外交家。羊舌氏,名膛,字叔向,又称叔胖。出身晋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公元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与楚国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局势。后与齐使晏婴论“季世”,对“礼治”败坏深为痛惜。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他寄书子产坚决反对。叔向还提倡尊贤使能,重其才而不重其貌。他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晋、楚政治形势有深刻分析。叔向以其正直和才识著称于世。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争霸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弭兵结盟。但两国并无诚意,三年后楚首先撕毁盟约,兴兵伐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为维护霸业怒而伐郑,郑又向楚告急,楚兴师救郑。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军会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楚军大败,楚共王为箭所伤,率军溃逃,晋获全胜。此战使楚军元气大伤,一时无力向北方进攻。鄢陵之战使晋国恢复了霸主地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宁海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宁海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宁海在线-让世界了解宁海

宁海在线-今日宁海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宁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