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南社中部同盟会民报三民主义新民丛报惠州起义 黄花岗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徐锡麟

历史 12-19

  南社,清末资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1909年在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翌年,出版《南社》杂志。早期参加者多为同盟会成员,如黄兴、宋教仁等。南社以文学鼓吹革命,高举反对清朝的革命文学旗帜,主张用文学来“开民智”“救民德''“挽民心"“振民气宣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因以反对清朝为号召,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社员发展很快,各地也建立了分支机构。辛亥革命后,南社逐渐发生变化,1923年后解体。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8月,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设本部于东京,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国内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海外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纲领为:驱除魅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是《民报》。从1906年起,发动了萍浏醴起义等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本部迁至上海。次年改组为国民党。

  中部同盟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由于不满同盟会在两广起义屡遭失败,宋教仁、赵声等人于1910年夏在东京召集11省同盟会分会长,决议组织中部同盟会,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1911年7月,在上海成立,选举宋教仁、陈其美等五人为总务干事,以“推覆清政府,建设民主的立宪政体”为宗旨。总机关设于上海,另在苏、鄂、湘、川等省设有分会。曾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对武昌起义的发动有重要作用。11月,上海光复后同盟会本部迁至上海,该会遂结束活动。

  《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所谓三民主义。主要撰稿人有陈天华、宋教仁、陶成章等。该报以宣传反清革命理论、配合反清革命为宗旨。1905—1907年,《民报》与改良派的主要喉舌《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系统批判了其君主立宪,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1908年被日本政府查封。《民报》对扩大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和宣传革命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靶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号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其提出对统一革命党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成新三民主义。

  《新民丛报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报刊。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任主编。该报创办早期,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1905—1907年,与《民报》就革命与保皇、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及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坚持立宪保皇,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幻想自上而下的改良。在革命派的批判下,其思想影响越来越小,于1907年停刊。共出96期。

  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1906年同盟会策动会党和矿工发动的武装起义。1906年黄兴派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到湖南联络会党和矿工,相约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12月,因事泄仓促起义,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推会党首领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纲领为号召,宣称“建立共和民国”“使地权与民平均”。清廷调军镇压,起义最终失败。萍浏醴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但未完全克服旧式会党起义的弱点。

  惠州起义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惠州发动的两次武装起义。1900年孙中山派郑士良到惠州起义。10月,郑士良率会党600余人在惠州三洲田正式起义。义军转战两月,屡败清军,队伍扩展到两万多人。后因弹药不足,外援不至,被迫解散,郑士良等骨干退往香港。1907年6月,孙中山派邓子瑜率少数会党在惠州城外七女湖起义。义军击败清军管带洪兆麟,但遭到清朝水师提督李准调兵镇压,因孤立无援,最终失败。两次惠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徐锡麟起义

  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发动的武装起义。徐锡麟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光复会。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院,组织光复军。1907年为掩护革命,捐纳为道员,暗中联络会党,与秋瑾约期于7月中旬在皖、浙两省同时举事。后因事情紧急,决定提前行动。7月6日,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枪杀恩铭,之后率领学生攻打军械所,与清军激战数刀、时,起义最终失败。徐锡麟写下《绝命书》后,慷慨就义。徐锡麟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安徽的统治。

  黄花岗起义

  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与黄兴等举行秘密会议,布置广州起义,计划占领广州,然后分兵出击湖南、江西、福建,夺取长江中下游。后因事泄而改变作战计划,于1911年4月27日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发动起义。黄兴、朱执信等人率敢死队分四路进攻,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此役同盟会牺牲会员100多名,其中72人的遗骸被收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宁海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宁海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宁海在线-让世界了解宁海

宁海在线-今日宁海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宁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